近來南海問題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,5月26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,新聞發言人楊宇軍抨擊美在南海對華抵近偵察、炫耀武力的行徑。美軍艦機長期在南海進行大范圍、高頻度的抵近偵察,危及我們國家的海洋安全。
國家的海洋安全,離不開強大的艦隊。航空母艦自從服役以來,一直是海上力量的主力戰艦,現在僅美國、俄羅斯、英國、法國、印度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巴西、泰國等國家有航母。
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

美國企業級核動力航空母艦

除了眾所周知的瓦良格號航母(瓦良格號在前蘇聯解體時完成了68%的建造,由香港創律集團買下),中國也啟動了自建航母的計劃。
航母建造難,難在哪里呢?
都說航母建造難,難在什么地方呢?航母擔負著承載飛機、作戰、長途奔襲等任務,僅建造航母用的鋼材尤其是甲板用鋼的要求就是非常高的。
航母甲板用鋼關注哪些指標?
這張照片是國外某起艦艇碰撞事故照,雖然不是航母,但也從側面反映出船用鋼板面臨的惡劣環境。

航母甲板用鋼關注的指標有很多,但是有幾個比較重要的
低溫沖擊韌性要求
航母巡航周期長、區域大,海洋環境復雜,溫度變化大。同時航母甲板會受到飛機起落的影響,經常受到沖擊載荷的作用。
所以航母甲板用鋼要求非常好的低溫沖擊韌性(-80℃),而在常規應用的普通鋼材一般最低也就要求-60℃的低溫沖擊韌性。
極端低溫抵抗裂紋開裂能力
考慮到航母可能在靠近極地的區域執行任務,因此需要具備在極端低溫抵抗裂紋開裂的能力。
在預制裂紋的條件下,可以受到強力的沖擊而不發生開裂。
組織性能均勻性
航母甲板用鋼板要求越大越好,這樣拼接接縫會越少整體結構越牢固。
這就要求鋼板必須具有非常好的組織和性能的均勻性,避免性能薄弱區域在受力時發生破壞。
美國用于制造航母甲板的一般是【低合金高強鋼】,常用的有HSLA80、HSLA100等鋼牌號。這種鋼具有非常好的強韌性匹配、在低溫環境下也有良好的性能等。
我國能生產高性能的甲板用鋼嗎?答案當然是肯定的!
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工業鏈齊全的工業大國,我國目前已具備為航母制造高性能鋼材的能力。
國產鋼材具有非常好的低溫韌性,可在南極和北極圈內航行,且可抵抗很大的沖擊,在-80℃是仍良好的抗沖擊斷裂能力。同時鋼材的焊接等加工性能良好,可以方便地制造成高性能的戰艦。
后記:
事實上,目前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非常強大,尤其是一些重型裝備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。或許中國制造仍有一些不足,但抱怨無濟于事,只有每個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,才能聚沙成塔,中國也才能成為真正的工業大國。
本文轉載自公眾號“歐冶材料技術中心”